久留米城,一個跨越時代的故事,從室町時代的堡壘到江戶時代有馬家的治下,這座城堡見證了九州的歷史變遷。由於戰國與明治時代的政治變動,久留米城大部分的建築在廢城令後被拆除,但至今仍保留著歷史的痕跡,特別是其令人驚豔的石牆和護城河。即使沒有天守,這裡的遺跡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許多喜愛歷史與文化的旅客來此探索。走訪久留米城,無論是對歷史的迷戀還是對美麗景色的追求,都能在這裡找到心靈的契機。
百大名城攻略連結:https://mengweiliu.pixnet.net/blog/post/571238280?cl=d
【參觀日期】20230205
🎐【拜訪總順序】第53城🎉
🗺️【一百大拜訪總順序】
🗺️【二百大拜訪總順序】9
🗺️【名大名城總排名】183
【景點名稱】久留米城/くるめじょう Kurume-jō
【通 稱】笹原城、篠山城、篠原城、久留目城、來目城、雨城
【在百大名城的特殊性】
久留米城的歷史延續了幾個世紀,見證了從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的政治變遷。原為毛利氏控制的副城,後來成為有馬氏的政治中心。雖然天守閣未曾建立,但城內依然保有深厚的歷史意涵與文化價值,現存的石垣和堀溝無疑是此地的最大特色之一。
🎯【值得觀賞性特色】
現存的石垣和內堀是城堡的精華部分,能夠感受到當年防禦設施的堅固與巧妙。雖然沒有天守閣,但本丸的多聞結構及重要防衛台樓的設置仍能讓遊客想像昔日的光輝。
⛅【當日天氣】晴
【面 積】城址的範圍不大,但仍能看到明顯的分區與城堡的防禦設施。"
【位置地址】 福岡縣久留米市篠山町444
【連絡電話】有馬記念館TEL:0942-39-8485
【坐 標】33°19′42.33″N 130°30′27.98″E
💰【景點費用】無進入費用,僅參與特定活動可能需額外費用。
🌃【夜間亮燈】✨無
🕒【預計參觀所需時間】約1小時,適合慢步走過城址並欣賞現存遺跡。
🚻【洗手間】有,設有基本設施。
🕘【營業時間】全天開放。
【每年預定公休時間】無特定公休時間。
🅿️【停車資訊】無專用停車場,建議利用周邊公共停車場。
🚗【停車位數量】有限,需提前規劃。
🚗【自行駕車前往交通資訊】可經由福岡市方向,搭乘高速公路至久留米市,再轉至當地道路。
🚶♀️🚆【自行大眾運輸前往交通資訊】可搭乘久留米車站的巴士或步行前往。
👣【抵達難易程度】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且途中有明確指示。
🌸🍁【花季盛況】
春季和秋季是欣賞花卉的最佳時機,城址內有不少櫻花和楓樹,特別在春季,櫻花盛開時,城內的景色浪漫迷人。
🌸【櫻花時間】櫻花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盛開,最佳賞花時間為4月初。
🍁【楓葉時間】楓葉的最佳觀賞期通常是11月上旬至下旬。
🍱【當地美食介紹】
來到久留米,別忘了品嚐久留米拉麵,這裡的拉麵湯頭濃郁,搭配細麵與叉燒,令人回味無窮。此外,當地還有知名的“雞肉串燒”和“豬肉生煎包”,都是口感豐富的經典小吃。
📜【歷史年表】
1504年(永正年間):小早川秀包於此地建立堡壘。
1587年:豐臣秀吉統一九州,毛利秀包對城堡進行改建。
1621年:有馬豐氏成為久留米領主,改建為連郭式城堡。
1871年:廢城令下,城堡大部分建築拆除,僅剩石垣和堀溝。
🏛️【建築結構簡介】
久留米城的建築構造以連郭式平山城為特色,沒有天守閣,卻有著精巧的防禦設施。城內的多聞結構和防禦台樓,展示了江戶時代的防禦智慧,雖然多數建築在明治時期已被拆除,但石牆和內堀至今依然保留著古城的風貌。
🧱【城郭構造】此城是連郭式平山城,城址建於山丘上,設有數層防禦區域。
🏯【天守構造】此城無天守。
🛠️【建 造 者】小早川秀包(室町時代)
📅【建造年份】永正年間(1504年 - 1521年)
👷【主要維修者】小早川秀包、有馬豊氏
👘【主要城主】毛利氏、田中氏、攝津有馬氏
【歷屆城主簡介】小早川氏毛利氏
田中氏
有馬氏
🏚️【廢城年份】1871年(明治時代)
🎴【現存遺跡】石垣、內堀、壕溝,並且有篠山神社建立於本丸御殿遺址。
📮【百大名城印章放置處】篠山神社附近
📸【拍照tip】
本丸的石牆和堀溝是拍照的好地點,尤其是在春秋兩季,背景的櫻花或楓葉為畫面增色不少。
🔗【官網連結】https://welcome-kurume.com/tw/spots/detail/40355fc2-39ee-45a3-beb2-e48ea4c26f91(無主要的,與區公所的共用)
(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及官網照片分享,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或者來信告知刪除,謝謝!)
💬【心得評論】
久留米城給人一種歷史悠久的感覺,尤其是從石牆和堀溝中,可以想像當年如何屹立不倒。雖然沒有華麗的天守閣,但本丸的古老遺跡仍然非常迷人,彷彿讓人回到了江戶時代。這是一次深入了解久留米歷史的旅行
🎬【附記】
🌟 寫在攻略之後:我為什麼會這樣寫名城筆記?
這篇文章的誕生,其實不是想鉅細靡遺地記錄每一步行程,而是因為我這個自助旅行選擇困難症患者,每次排景點總在「要不要去」中拉扯。旅行時間有限,沿途又有太多景點讓人心癢癢,我又偏偏是個**「路過不錯過」**的人,總想著:都來了,怎麼能錯過!
為了解決內心的小劇場,我把平時會注意的各種小細節整理下來——像是開放時間、交通方式、花季盛況等等,搭配自己的想法,方便快速決定到底要不要把景點塞進行程裡。
因為我們家旅行風格很特別,老爸老媽(也就是我和孩子的爸)是早起派,愛一早出門開著車到處跑;孩子們則是放鬆派,隨遇而安慢慢玩。所以我們會在主要景點之外,再找一個兩小時內可以來回的小景點,像是遺跡、開放式城跡或車站旁的小城堡——即使不進去深度參觀,也能滿足「到此一遊」😅的小虛榮感。
孩子的爸超愛在公路上馳騁,我則喜歡在新景點下車拍張照,特別迷戀早晨那種清爽又不塞車的氛圍。久而久之,我們就自然發展出**「攻城不制霸」**這種玩法:不一定每座城都要進去,但一定要留下足跡和回憶!
這些筆記主要是整合官網、維基百科等公開資訊,再加上我自己的一點小分析,希望能幫助同樣想輕鬆自助旅行的朋友,快速做出選擇。因為時間、地點、人物,永遠是行程安排的關鍵,想多塞點景點是人之常情,但時間是公平的呀!
老實說,出發前明明做了滿滿功課,但很多時候到現場也只是在城門口拍拍照,沒有花錢進去。內心有點小愧疚啦~但畢竟進城也是要花門票+不少時間,這些內部深度導覽,就交給真正認真制霸的朋友們吧!👏
我的這些文章,比較像是踩點整理型,而不是完整導覽。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旅行習慣,或者有任何想法、經驗,歡迎一起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