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期】 20180625
【拜訪總順序】 17
【一百大順序】
【二百大順序】 02
【名城 排名】 185
【景點名稱】唐津城/からつじょう Karatsu-jō
【通 稱】舞鶴城
【當日天氣】 晴
【位置地址】 佐賀県唐津市東城内8-1
【連絡電話】0955-72-9127
【坐 標】33°27′12.74″N 129°58′41.5″E
【面 積】
【景點費用$日幣】
成人500日圓、中小學生250日圓、學齡前兒童免費。
▶營業時間:9:00~17:00(最後入館時間16:40)
▶公休日: 12月29日~31日
【城郭構造】連郭式平山城
【天守構造】不明(原有天守)
複合式望樓層5重5層地下1層(1966年 鋼筋混凝土構造模擬天守)
【建 造 者】 寺澤廣高
【建造年份】 慶長7年(1602年)
【主要維修者】
【主要城主】 寺澤氏、土井氏、水野氏、小笠原氏
【廢城年份】明治4年(1871年)
【現存遺跡】石垣、堀
【重建建築】模擬天守、復元櫓・門・石垣・堀
【指定文化財產】
【沒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
【從最近的車站乘坐大眾運輸方式資訊】
於唐津線、築肥線唐津站乘坐巴士(市內線東方向)約10分鐘到唐津城入口巴士站,再步行約10分鐘。
【停車場】
有付費停車場(市營停車場)
早上6點到晚上10點
1小時以內100日圓
1至2小時300日圓
超過2小時400日圓
晚上10點以後至早上6點300日圓
可用性信息: --營業時間 : --容量: 175輛(普…車輛限制: --價格 : [最高費用]
[普通車]
2小時以上400日元
夜間制服300日元
[大型車]
2小時以上1,300
日元 夜間制服1,000日元
[計時價]
[普通車]
1小時以內 100日元
1-2小時 ¥300
[大型車輛]
1小時以內 ¥400
1-2小時 ¥900
【花季】
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迎接「唐津城」境內約220棵櫻花綻放的觀賞期。
此時可欣賞到淡粉色的櫻花與閃耀著祖母藍的美麗大海之間相互映襯,能說是沿著海岸建造的唐津城才擁有的魅力。
城腳下的舞鶴公園,從4月下旬到5月上旬怒放鮮艷的紫藤花。初春,在園內可細細吟味紫藤花與城池相得益彰的風情美景。
【夜間亮燈】唐津城到了夜間會舉行點燈活動,白色的城牆有如浮在夜空中一般,如夢如幻。最推薦的拍照地點在城旁的松浦川上的舞賀橋附近,可以同時將橋、水面及夢幻的唐津城一併收入鏡
【洗手間】 有
【值得觀賞性特色】★★★★
【預計參觀所需時間】1個小時 (計算方式從門口進去含拍照時間及慢步行走時間不含停車及買票時間)
【百大名城印章放置處】唐津城天守閣一樓
【官方網站】https://www.karatsu-kankou.jp/spots/detail/181/
http://www.city.karatsu.lg.jp/kankou/kyoiku/leisure/shisetsu/kanko/karatsujo.html
【歷史年表】
文祿4年(1595年),豐臣秀吉的家臣寺澤廣高受封於此。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寺澤廣高加入了東軍,因此獲賜肥後國天草郡4萬石的領地,成為了德川幕府12萬8千石的外樣大名。慶長7年(1602年),寺澤家正式開始築城,慶長13年(1608年)竣工。作為築城工程的一部分,在滿島山東側的山腳下挖掘了河道,將松浦河的入海口移動至東側的山腳下。另外,名護屋城在秀吉歿後拆毀,各地大名使用了其建材協助了唐津城的建造,柳川堀、佐賀堀、肥後堀、薩摩堀都是因此而得名。
處理藩政的御殿設置於二之丸,而武士宅邸則位於三之丸。本丸處僅建造了天守台(土石建造的基部),其後的工程應該沒有實施。在寬永4年(1627年)的幕府的記錄中,唐津城並無天守。也沒有其他的文字資料顯示唐津城曾經有過天守。現在的天守是在昭和41年(1966年)依照慶長時代的風格修建的。
寺澤廣高長於土木建設,除了改動松浦河的河道,他還在滿島山東側的海邊種植了防風林,也就是現在的虹之松原,是日本三大松原之一[1]。
廣高之子堅高由於領內的天草郡發生島原之亂,富岡城被一揆軍攻擊,領受責罰,天草郡4萬石領地被沒收。正保4年(1647年),他在江戶的宅邸自殺,因為無子嗣,寺澤家就此斷絕。
此後,陸續有5家譜代大名統治唐津。在寺澤家之後唐津成為天領(幕府直轄領地)。慶安2年(1649年),播磨國明石城主大久保忠職成為唐津城主。延寶6年(1678年),大久保家與下總國佐倉城領主大給松平家互換領地,松平乘久入主唐津。元祿4年(1691年),大給松平家與志摩國鳥羽城的土井家互換領地,土井利益成為唐津領主。寶曆12年(1762年),土井家移封下總國古河城,三河國岡崎城主水野忠任入城。文化14年(1817年),水野忠邦為了實施改革(天保改革),申請轉封至遠江國濱松城,由陸奧國棚倉城的小笠原長昌繼任,此後唐津城由小笠原家統治直至幕末。
明治4年(1871年),伴隨著廢藩置縣的改制,唐津藩被廢除,政府將唐津城給予民間使用,相關建築被拆毀。明治10年(1877年),本丸被改建為舞鶴公園向公眾開放。昭和41年(1966年),為了文化觀光的目的,修建了5重5層的模擬天守,以及城門和櫓。平成元年(1989年),唐津城市役所前的肥後堀和石垣被修復。平成4年(1992年),二之丸舊址的報時太鼓被修復。平成5年(1993年),市役所附近的三之丸辰巳櫓被修復。
【建築結構】
(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及官網照片分享,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或者來信告知刪除,謝謝!)
【心得評論】
撰寫本文最主要不是在敘述來到這景點每一步的點點滴滴,主要是自己長期在自助旅行,常在行前做功課時發生選擇困難症的情況,因為旅行時間有限,但沿途景點太多每次都在要與不要中徘廻,我又有一種路過不錯過的心態,所以在此將網路上自己會去注意的項目用我自己的球及想法一一列出,方便快速做出決定是否加入在行程中,甚至排進花費的時間內,另外因為長期都是全家出遊自駕,我跟孩子的爸是早起習慣,孩子們是嬉遊是放鬆地不趕行程的,2個老的喜歡開車到處逛逛看看,不喜歡浪費時間在旅館的床上刷手機,所以協調後想個方法在主要景點外,找個休息的點,並尋找個2個小時內可來回的名城或靜態景點,可能進去的CP值較低的地方(如遺跡或開放的公園及車站旁城堡) ,孩子的爸喜歡開車跑公路的感覺,我喜歡尋找新東西然後到達那景點下車照張像的感覺,而且更喜歡早晨的寧靜解不塞車的氛圍,所以就採用了攻城不制霸的獨特方式終於滿足我的虛榮(雖然沒有印章,但有滿滿的足跡)加上自己的職業是跟建築有關的室內設計師,所以會想將一歷史及建築物資料一併做整理了解,所以文章大部分維將網路原有資料做整合,再加上自己淺薄的想法,讓以後想自助的朋友們參考,因為時間、地點及人物都是重點選擇元素,當我自己在尋找資料時都會想知道何時開,何時關,時間排序上是否充足,因為有時自助旅行是貪心的,希望能多收納多點景點,但時間是公平的,所以特別將這些資料整合後做自己的一點小分析,畢竟想要制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常敬佩那些有毅力制霸的盟主們! !
但我在出發前做完功課後,常常都是在名城的門口拍張照到此一遊並沒有花錢進去,實感愧疚,但畢竟進去是要花不少的金額和大量的時間,所以許多內部的介紹就留給那些親自走過的朋友吧!我的文章比較歸類為統整項目類吧!別介意,,如有任何想法都可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