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期】   20200209

【拜訪總順序】 28

【一百大順序】 24

【二百大順序】

【名城  排名】 84

【景點名稱】高知城こうちじょう Kōchi-jō

【通    稱】大高坂山城、河中山城

【當日天氣】

【位置地址】 高知県高知市丸ノ内一丁目2番1号

【連絡電話】088-824-5701

【坐    標】33°3338.53N 133°3153.54E
【面    積】

【景點費用$日幣】
●大人:420日圓 未滿18歲免費

●團體:330日圓 團體折扣須達20人以上

營業時間:9:0017:00(入館時間至16:30

公休日: 1226日~11

【城郭構造】梯郭式平山城

【天守構造】獨立式望樓型

【建 造 者】 山內一豐

【建造年份】 1603

【主要維修者】 山內豐敷

【主要城主】    山內氏

【廢城年份】     1871

【現存遺跡】現存天守・御殿・櫓・門

石垣、堀

【重建建築】

【指定文化財產】國家重要文化財(天守等15棟)

國家史跡【沒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   

【從最近的車站乘坐大眾運輸方式資訊】從土佐電交通伊野線高知城前站步行約10分鐘。
【停車場】高知公園停車場,可容納車輛65

【花季】同時是「日本百名城、現存12木造天守、日本三大夜城」

也是高知縣內最具代表性的賞櫻景點

櫻花樹滿開成粉紅色花海

形成了粉嫩的天然護城河,溫暖地守護著高知城

能感受到歷史與自然所交織出的獨特絕景

【夜間亮燈】有

【洗手間】 有

【值得觀賞性特色】★★★★★
【預計參觀所需時間】1個半小時 (計算方式從門口進去含拍照時間及慢步行走時間不含停車及買票時間)

【百大名城印章放置處】本丸御殿入口

【官方網站】https://visitkochijapan.com/zh_TW/see-and-do/10009


【歷史年表】

高知城的前身是大高坂山城,由南北朝時代支持南朝的大高坂松王丸修築在大高坂山上。然而1341年(興國2年)時,松王丸在戰爭中失敗,此後大高坂山城也消失於文獻之中。1587年,長宗我部元親在參加九州征伐後在大高坂山重新築城(但亦有長宗我部元親在1585年時就在大高坂築城的說法)[1]:1691591年(天正19年),由於大高坂山城排水不暢,長宗我部元親決定放棄大高坂山城,在桂濱附近的浦戶興建浦戶城。

 

高知城繪圖

關原之戰後,由於長宗我部元親之子長宗我部盛親參加西軍一方而被改封。掛川城主山內一豐改封至土佐國,成為浦戶城主。因浦戶地區由於面積狹小,不適合修築城下町,山內一豐決定在大高坂山修築新城。然而浦戶城亦有臨浦戶灣的地利,且大高坂山附近地區是遍布濕地的三角洲地區,地勢低濕,難以築城。山內一豐懇請德川家康赦免舊織田秀信家老百百綱家並僱其在大高坂山修築新城。百百綱家被任命為總奉行,全權負責築城和興建城下町。他不僅開始在大高坂山興建本丸,還為興建城下町而進行鏡川、江之口川的治水工程。

1603年,高知城本丸竣工,山內一豐亦在同年入城。當時高知城的名稱是河中山城(こうちやまじょう)。

1610年,由於河中山城多次遭到洪水,第二代藩主山內忠義下令變更「河中」一名。竹林寺僧侶空鏡遂將城郭名稱改為高智山城,後再省略為高知城,城下町也因此改稱高知。

1611年,三之丸竣工,高知城全面竣工。

1727年,高知城發生大火,追手門以外的建築幾乎都被燒毀,現在高知城的大部分建築都是在此之後重建的。

1729年,第八代城主山內豐敷任命深尾帯刀為普請奉行,著手重建城郭。

1749年,天守、櫓、門等部分完成重建。

1753年,高知城重建工程竣工。

 

近現代

1873年日本頒布廢城令之後,高知城變為高知公園,現存建築以外的建築都被拆除。

1934年,高知城按國寶保存法被指定為國寶(相當於現在的重要文化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高知城於1948年進行大修,

並在1950年正式列入重要文化財。

進入21世紀後,高知城又進行了本丸南石垣、三之丸石垣等部分的修復工程。
 

【建築結構】
高知城天守在南北方向設有千鳥博風板,東西方向設有唐博風板,是安土桃山時代様式的天守閣。高知城最初的天守閣在1727年時燒毀,現在的建築是在1747年時重建的天守,忠實重現了燒毀之前的外觀,是一座復古型的天守。高知城天守是一座獨立式望樓型天守,外觀四重六層。天守最上層設有高欄,是初代藩主山內一豐模仿之前的居城遠州掛川城而修建,在當時的四國僅見於高知城[3]。高知城的本丸御殿和天守連接,亦是較為少見的構造。

 

除了天守之外,高知城的追手門、詰門等建築也是江戶時代的建築[5]。高知城也是唯一可以自現存追手門看到現存天守的城郭,因此追手門前常被作為將高知城全景收入照片的取景地點[6]。高知城的詰門是連接二之丸和本丸的通道,二層是通路,一層是城門並和本丸大手的廊下門呈T字形連接,這一構造也很少有。

 

【建築結構】


(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及官網照片分享,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或者來信告知刪除,謝謝!)

【心得評論】

撰寫本文最主要不是在敘述來到這景點每一步的點點滴滴,主要是自己長期在自助旅行,常在行前做功課時發生選擇困難症的情況,因為旅行時間有限,但沿途景點太多每次都在要與不要中徘廻,我又有一種路過不錯過的心態,所以在此將網路上自己會去注意的項目用我自己的球及想法一一列出,方便快速做出決定是否加入在行程中,甚至排進花費的時間內,另外因為長期都是全家出遊自駕,我跟孩子的爸是早起習慣,孩子們是嬉遊是放鬆地不趕行程的,2個老的喜歡開車到處逛逛看看,不喜歡浪費時間在旅館的床上刷手機,所以協調後想個方法在主要景點外,找個休息的點,並尋找個2個小時內可來回的名城或靜態景點,可能進去的CP值較低的地方(如遺跡或開放的公園及車站旁城堡) ,孩子的爸喜歡開車跑公路的感覺,我喜歡尋找新東西然後到達那景點下車照張像的感覺,而且更喜歡早晨的寧靜解不塞車的氛圍,所以就採用了攻城不制霸的獨特方式終於滿足我的虛榮(雖然沒有印章,但有滿滿的足跡)加上自己的職業是跟建築有關的室內設計師,所以會想將一歷史及建築物資料一併做整理了解,所以文章大部分維將網路原有資料做整合,再加上自己淺薄的想法,讓以後想自助的朋友們參考,因為時間、地點及人物都是重點選擇元素,當我自己在尋找資料時都會想知道何時開,何時關,時間排序上是否充足,因為有時自助旅行是貪心的,希望能多收納多點景點,但時間是公平的,所以特別將這些資料整合後做自己的一點小分析,畢竟想要制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常敬佩那些有毅力制霸的盟主們!

但我在出發前做完功課後,常常都是在名城的門口拍張照到此一遊並沒有花錢進去,實感愧疚,但畢竟進去是要花不少的金額和大量的時間,所以許多內部的介紹就留給那些親自走過的朋友吧!我的文章比較歸類為統整項目類吧!別介意,,如有任何想法都可聊聊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玩童愛設計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