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期】   20200214

【拜訪總順序】 34

【一百大順序】 30

【二百大順序】

【名城  排名】 58

【景點名稱】明石城/あかしじょう Akashi-jō

【通    稱】喜春城、錦江城

【當日天氣】 陰

【位置地址】 1-27 Akashikoen, Akashi, Hyogo 673-0847日本
【連絡電話】078-912-7600

【坐    標】34°3910.07N 134°5930.47E
【面    積】公園面積約55公頃建於主城東南端有3層之高的櫓(樓塔)。房梁的跨度5間(9.09m)、梁間距4間(7.27m)、高71寸(12.19m)的邊塔,屋頂人字朝東西撇開為歇山屋頂結構。

【景點費用$日幣】無

營業時間:24小時

公休日: 全年無休

【城郭構造】連郭梯郭混合式平山城

【天守構造】沒有天守

【建 造 者】 小笠原忠真

【建造年份】 1619

【主要維修者】 松平直常

【主要城主】 松平氏(越前系)

【廢城年份】1874

【現存遺跡】櫓、石垣、堀、移築門

【重建建築】塀(欄柵)

【指定文化財產】國家重要文化財(巽櫓・坤櫓)、國家史跡

【沒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

【從最近的車站乘坐大眾運輸方式資訊】從神戶線明石站或山陽電氣鐵道本線山陽明石站步行約10分鐘。
【停車場】

【花季】櫻花,楓葉,園內剛池周邊種植了多達約1,000棵染井吉野櫻,因而獲選為賞櫻著名景點100選。每年4月開花期間都會舉辦明石公園櫻花節。

【夜間亮燈】有

【洗手間】 有

【值得觀賞性特色】★★★☆
【預計參觀所需時間】1個小時 (計算方式從門口進去含拍照時間及慢步行走時間不含停車及買票時間)

【百大名城印章放置處】明石公園服務中心受付窗口

【官方網站】https://www.hyogo-park.or.jp/akashi/contents/sisetsu/map01_2.html
https://hyogo-akashipark.jp/contents/sisetsu/map01_2.html

 

【歷史年表】
明石城在1620年建好之後,小笠原忠真進入該城成為當時的城主,由於城主轉封的關係

1620年 小笠原忠真城主

1633年 松平庸直城主

1639年 大久保忠職城主

1649年 松平忠國城主

1679年 本多政利城主

1682年 松平直明城主

1682年松平直明入城後,一直到明治維新的189年間都是由松平家進行管理並作為居城

明治維新前的倒數第二代城主"松平直常"進行明石城的大整修,並在最後的城主"松平直致"1874 (明治7) 進行廢城

廢城後,又很快的於1883年,開始進行明石公園的整建,並在1918年開放,成為一個真正可以讓民眾進入參觀的休憩地點

1995年時的阪神大地震,將許多石垣與建築震毀,因此又花了5年的時間,於2000年完成明石城的修復

 

【建築結構】
建於主城東南端有3層之高的櫓(樓塔)。房梁的跨度5間(9.09m)、梁間距4間(7.27m)、高71寸(12.19m)的邊塔,屋頂人字朝東西撇開為歇山屋頂結構。

●南面

第壹層檐口處設有華麗的唐破風,第二層檐口處設有柔和的千鳥破風,第三層檐口則是以有力的直線設計。

●東面

相比第三層上的人字形屋頂,第壹層設有千鳥破風,第二層為直線設計。

●西面

雖與東面結構相仿,但第二層和第三層是沒有窗戶的。

●北面

面向城內,第二層和第三層與西面相同沒有窗戶,第壹層設有入口。

●材料

材料以松木為主。昭和57年(1982年)大改修時其梁柱垂木等的木材都換成了統壹規格的材料,是通過當時的最新技術所翻新,可以明確表示並沒有使用廢材。

對於沒有建造天守閣的明石城來說可謂是最大規模的櫓(樓塔)了。就在天守臺南方不遠處,可認為是取代了天守閣應有的功能。

房梁的跨度6間(10.90m)、梁間距5間(9.09m)、高729尺(13.60m)為住房結構。人字形屋頂朝南北撇開,與巽櫓截然不同。

昭和57年(1982年)大改修時發現其構造應該是從其他地方遷移所致,因此從伏見城遷移得來的說法獲得了證明。

●南面

第壹層設有千鳥破風,第二層為唐破風,第三層是歇山屋頂設計。

●東面

面向城內,其第壹層設有入口且偏南邊設有窗戶。第壹層和第三層的檐口為有力的直線,而第二層的檐口則是在唐破風上加蓋了千鳥破風,形成了豪華的二重破風的結構。

●北・西面

北面為面向城內的壹面所以窗戶很少,只有第壹層和第三層設有窗戶。西面為可壹望播磨平野的重要的面,其結構可謂是比巽櫓的南面大了壹圈,其威容令人信服它之所以能取代天守閣的理由。

●材料

多用木紋整齊的松木,可另人回想起其遷移前的豪華地建造。
護城河(4.3ha)、剛之池(2.9ha)、其他3處(0.46ha

(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及官網照片分享,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或者來信告知刪除,謝謝!)

【心得評論】

撰寫本文最主要不是在敘述來到這景點每一步的點點滴滴,主要是自己長期在自助旅行,常在行前做功課時發生選擇困難症的情況,因為旅行時間有限,但沿途景點太多每次都在要與不要中徘廻,我又有一種路過不錯過的心態,所以在此將網路上自己會去注意的項目用我自己的球及想法一一列出,方便快速做出決定是否加入在行程中,甚至排進花費的時間內,另外因為長期都是全家出遊自駕,我跟孩子的爸是早起習慣,孩子們是嬉遊是放鬆地不趕行程的,2個老的喜歡開車到處逛逛看看,不喜歡浪費時間在旅館的床上刷手機,所以協調後想個方法在主要景點外,找個休息的點,並尋找個2個小時內可來回的名城或靜態景點,可能進去的CP值較低的地方(如遺跡或開放的公園及車站旁城堡) ,孩子的爸喜歡開車跑公路的感覺,我喜歡尋找新東西然後到達那景點下車照張像的感覺,而且更喜歡早晨的寧靜解不塞車的氛圍,所以就採用了攻城不制霸的獨特方式終於滿足我的虛榮(雖然沒有印章,但有滿滿的足跡)加上自己的職業是跟建築有關的室內設計師,所以會想將一歷史及建築物資料一併做整理了解,所以文章大部分維將網路原有資料做整合,再加上自己淺薄的想法,讓以後想自助的朋友們參考,因為時間、地點及人物都是重點選擇元素,當我自己在尋找資料時都會想知道何時開,何時關,時間排序上是否充足,因為有時自助旅行是貪心的,希望能多收納多點景點,但時間是公平的,所以特別將這些資料整合後做自己的一點小分析,畢竟想要制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常敬佩那些有毅力制霸的盟主們!

但我在出發前做完功課後,常常都是在名城的門口拍張照到此一遊並沒有花錢進去,實感愧疚,但畢竟進去是要花不少的金額和大量的時間,所以許多內部的介紹就留給那些親自走過的朋友吧!我的文章比較歸類為統整項目類吧!別介意,,如有任何想法都可聊聊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玩童愛設計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